冬至日,北方家家戶戶包餃子,南方人則吃餛飩和湯圓。因為冬至過后天氣進入Z冷的時期,民間至今有冬至進補的習俗。
早在南宋時,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,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,后逐漸盛行開來,民間有“冬至餛飩夏至面”之說。餛飩發展至今目繁多,制作各異,鮮香味美,遍布全國各地,深受人們喜愛。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,而廣東則稱云吞,湖北稱包面,江西稱清湯,四川稱抄手,新疆稱曲曲等等。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,在江南尤為盛行?!皽珗A”是冬至必備的食品,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,“圓”意味著“團圓”“圓滿”,冬至吃湯圓又叫“冬至團”。
冬至是“冬令進補”的Z佳時節,民諺素有“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;今年冬令補,明年可打虎”之說?!倍烈院笕梭w內陽氣蓬勃生發,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。俗話說:“藥補不如食補?!倍林?,多吃溫性食物,少食甚至遠離寒涼食物,對于平衡人體陰陽、增強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。在飲食調養方面,瑞普斯國際營養專家建議,公眾尤其要注意“三多三少”,即多吃蛋白質、維生素、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,少吃糖類、脂肪、鹽分含量高的食物。冬至時節的飲食還宜多樣化,谷、果、肉、蔬菜要合理搭配,適當地選用高鈣食品。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,不宜吃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。
冬至是一年之中天氣Z為寒冷的時節,羊肉、牛肉、狗肉有燥熱溫補的效果,能預防“三九寒冷”,但量不宜太多,過食羊肉易導致飲食不化,聚濕生痰。冬至時還可以多吃些諸如花生、核桃、栗子、榛子和杏仁之類的堅果,因為堅果性味偏溫熱,在其它季節吃容易上火,而冬天天氣較冷,吃堅果有御寒的作用,可增強體質、預防疾病。當然吃堅果也要適量,且因人而異。在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,也得吃一些補充津液的食物,如、藕、梨、蘿卜、白菜等。除此之外,還要適量多吃水果,冬天寒冷干燥,使人覺得鼻、咽部干燥和皮膚缺水、容易上火,因此每天能吃點水果不僅能滋陰養肺、潤喉去燥,還能攝取充足的營養物質,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。
在寒冷的冬至時節,常搓手對健康大有裨益。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,如勞宮、魚際、合谷等。通過揉搓手掌、揉按手指可充分刺激位于手心的勞宮穴,讓心臟逐漸興奮起來;經常刺激位于雙手拇指根部隆起處的魚際穴,可疏通經絡,增強呼吸系統功能,預防感冒。搓手時間可長可短,貴在每天堅持。
冬季防寒特別要重視,寒易傷陽氣,可導致機體新陳代謝減弱,出現手足不溫、畏寒喜暖等陽氣虛的表現,引發許多疾病或使舊病復發加重。因此,在穿衣和居家等方面要有足夠的防寒保暖措施。但“暖”不等于“熱”,冬季室溫以22度左右為適宜。室內溫度太高,外出時容易感冒,反而不利于健康。冬至外出時應特別注意頭和腳的保暖;入夜睡前更應該用熱水泡腳。嚴冬時節,還要注意老年人的低體溫,應當及時給他們增加保暖設備。
招商熱線: 400-600-8562
電話: 0755-28307656
傳真: 0755-28307656
地址: 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平南社區龍崗路10號
匯通大廈9層
手機官網 |
公眾號 |